实用技术
移栽稻节水减肥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着人口不断增长、稻田面积日趋缩减的两个重要挑战,稳定提高水稻产量成为本世纪上半叶水稻生产最重要的目标。我国水稻年种植面积达3000万hm2,水稻也是灌溉用水量最大的农作物,随着人口增加、工业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加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用于灌溉的水资源愈加匮乏,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稻米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高水肥投入虽能实现水稻快速增产,但这种增产方式直接导致了稻米品质不高、水肥利用率低和农业环境污染等新问题。
       我省常年种植水稻面积近千万亩,移栽稻种植面积近800万亩,农业灌溉用水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水稻种植面积有减小的趋势,与此同时,农民片面追求高产而过量施用化肥引起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针对以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从移栽稻的水分和肥料管理入手,设置不同的水分和肥料管理模式,研究出一套移栽稻节水减肥的水稻栽培措施来应对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制定移栽稻节水减肥栽培技术,对促进河南省水稻生产的稳健发展、协同提高水稻产量、水肥利用效率、稻米品质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移栽稻节水减肥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多年来得到了多个项目的支持,如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项目”;近几年连续的河南省农科院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水稻节水灌溉与氮肥减施协同增效关键技术研究”、芋圆呀呀天竺少女自主创新基金项目“超级稻强、弱势粒灌浆对氮素响应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干湿交替灌溉耦合施氮对水稻强、弱势粒灌浆的调控机制研究”“节水灌溉与氮素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和多年院县合作项目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不断研究优化和应用示范,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移栽稻节水减肥栽培技术,目前移栽稻节水减肥栽培技术在豫南稻区和沿黄稻区实现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
       水分和肥料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两个因子,也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水肥运筹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有很大的影响。移栽稻节水减肥栽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改善了稻米品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经济效益:水稻种植采用“轻干湿交替灌溉”的节水灌溉技术,灌水量减少15%以上,通过秸秆还田或绿肥掩青替代部分化肥,结合基肥侧深施、生育期氮肥后移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化肥施用量可在水稻移栽前,结合地力、水稻目标产量水平等因素,根据当地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意见确定。采用复合肥料和尿素配施方式的,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提升稻米品质,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氮肥施用量减少10%以上,水稻产量提高8%左右,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得以提升。预计每亩可节省水、肥等成本和提高产量及品质带来效益150元,预期成果年推广应用200万亩,将每年新增社会产值3亿元。
       社会效益:水稻种植采用“轻干湿交替灌溉”的节水灌溉技术,减少了灌溉次数,节约了抽水用电,通过秸秆还田或绿肥掩青替代部分化肥,结合基肥侧深施、生育期氮肥后移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增加了水稻产量并提高了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水稻该节水减肥栽培技术的应用适应农业生产供给侧改革要求,稳定了水稻生产,减轻了劳动强度,实现了水稻生产节本增效,提高了水稻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水稻生产采用“轻干湿交替灌溉”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土壤通透性,改善了灌溉稻田土壤氧环境,协调了稻田土壤-水-气(氧)三界面,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氮肥减施大大减轻盐碱为害,同时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了一些病虫害的发生,这些均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和稻米品质的改善。同时有效减少农药过度使用,减少土壤和水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四)技术获奖情况
       主推技术提出单位制定有河南省地方标准《移栽稻节水减肥栽培技术规程》(DB41/T 2210-2021)于2021年12月08日发布。
       二、技术要点
       移栽稻节水减肥栽培技术的核心技术:以节约灌溉用水和化肥减量为核心,以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协同提高和米质提升为目标,开展干湿交替灌溉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绿肥掩青技术、基肥测深施技术、生育期氮肥后移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
       1、播前准备: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等。一般选择通过审定并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沿黄稻区移栽稻品种全生育期不超过160 d;豫南稻区移栽稻品种全生育期不超过150 d。种子质量要好,符合国家规定标准。选择晴好天气晒种1 d~2 d,避免高温暴晒。选用商品种子的,直接进行药剂浸种。浸种时选用25%咪鲜胺乳油7.5 mL对水15 kg,浸泡种子10 kg;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7.5 g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 g对水15 kg,浸泡种子10 kg。浸泡时每4 h~6 h翻动1次,48 h后换清水浸泡至露白即可播种。
       2、育秧:人工插秧采用湿润育秧,机插秧采用盘育秧。(1)湿润育秧的秧田准备需要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做秧田。秧田与本田面积比为1∶8~1∶12。播种前7 d~10 d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 m3和复合肥料(总含量45%;N:P2O5:K2O为15:15:15)50 kg,然后翻耕均匀耙平,开沟做成畦宽1.2 m~1.3 m的秧畦,沟宽30 cm,沟深20 cm。上水浸泡1 d~2 d后排水平整畦面,待播种。沿黄稻区5月1日~10日播种;豫南稻区籼稻3月20日~5月10日播种,粳稻5月10日~25日播种。每亩秧田杂交稻播种量8 kg~10 kg,常规稻25 kg~30 kg。按畦称种均匀撒播,播种后塌谷入泥。豫南稻区谷雨前育秧需在大棚或小拱棚内进行。播后至秧苗2叶1心期保持秧田畦面湿润,出现干裂时灌跑马水,2叶1心期后浅水-湿润交替灌溉。如遇10℃以下寒潮,灌深水护苗。2叶1心期每亩秧田施尿素4 kg~5 kg,移栽前3 d~5 d每亩施尿素4 kg~5 kg。秧龄30 d~40 d移栽。注意苗瘟、稻飞虱、稻蓟马等病虫害的防治。(2)盘育秧的秧田选择需要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做秧田,秧田与本田面积比为1∶80~1∶100。秧盘选择软盘或硬盘育秧,秧盘规格为58 cm×28 cm×2.5 cm,每亩本田用机插培苗专用秧盘20~30张。盘土选择富含有机质符合育秧的盘土。育苗盘土应提前培肥,每亩施农家肥2 m3和复合肥料40 kg~50 kg。盘土过筛,播种前7 d,每100 kg盘土加95%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 g搅拌均匀并覆盖农膜,闷堆消毒备用,每亩秧田应备盘土100 kg。另每亩秧田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 kg作盖籽土。或直接选用育苗专用基质做育苗盘土。播种前3 d~4 d开沟作畦,畦宽1.3 m,畦面平整,畦沟宽30 cm,深20 cm,秧田外围开围沟,深25 cm。沿黄稻区播种期5月17日~25日;豫南稻区籼稻3月10日~5月10日播种,粳稻5月20日~28日播种。每秧盘干谷播种量杂交稻60 g~80 g,常规稻100 g~120 g。秧田畦面上横排2行,平铺秧盘使盘底与床面紧密结合。秧盘里人工或机械装2 cm厚度的盘土,均匀撒播种子,然后覆盖厚度0.5 cm~1.0 cm盖籽土或育苗专用基质。盖土或基质后灌平沟水,待盘土或基质湿润后迅速排水。豫南稻区谷雨前育秧需在大棚或小拱棚内进行。播后至1叶1心期盘土或基质不干裂不灌水,2叶期后以浅水-湿润交替灌溉为主,移栽前3 d~5 d控水炼苗,杂交稻秧龄20 d~25 d、秧苗3.5~4叶移栽;常规稻秧龄25 d~30 d、秧苗4~4.5叶移栽。秧苗2叶1心期,每平方米秧床施尿素8 g~10 g,移栽前3 d~5 d每平方米秧床施尿素3 g~5 g。注意苗瘟、立枯病、稻飞虱、稻蓟马的防治。
       3、本田管理:(1)整田需要小麦或油菜秸秆还田,翻压至10 cm~15 cm后,灌水旋耕、平整稻田以备移栽;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埋深10 cm~15 cm,再灌水淹没90%以上土垡,绿肥腐解25 d以上,旋耕平整稻田以备移栽。(2)插秧采取人工插秧时,行距27 cm~30 cm,株距10 cm~14 cm,杂交稻每穴2苗栽,常规稻每穴3~4苗栽,插秧深度1 cm~2 cm。机插秧时,行距30 cm,株距10 cm~14 cm,插秧深度1 cm~2 cm。(3)水分管理本着节水原则,分蘖期干湿交替灌溉以湿为主,适宜时期搁田。灌浆前中期干湿交替灌溉以湿为主;后期干湿交替灌溉以干为主(图1)。插秧期和返青期时,人工插秧的田间保持2 cm~3 cm水层。机插秧的田间灌1 cm~2 cm浅水层。分蘖期时实施田间灌1 cm~2 cm浅水层,自然落干后再灌1 cm~2 cm浅水层的干湿交替灌溉。拔节前当群体达到预期穗数80%时搁田。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期田间保持2 cm~3 cm水层。灌浆前中期实施田间灌2 cm~3 cm水层,自然落干1 d~2 d后再灌2 cm~3 cm水层的干湿交替灌溉。后期实施田间灌1 cm~2 cm浅水层,自然落干2 d~3 d后再灌1 cm~2 cm水层的干湿交替灌溉。收获前一周断水。(4)肥料管理本着化肥减施原则,采用秸秆还田或绿肥掩青替代部分化肥(图2和图3),结合基肥侧深施、生育期氮肥后移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化肥品种选择复合肥料配合尿素,或选用水稻专用缓释肥料。水稻移栽前,结合地力、水稻目标产量水平等因素,根据当地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意见确定。采用复合肥料和尿素配施方式的,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促花肥(穗分化始期,叶龄余数3.5):保花肥(颖花分化期,叶龄余数1.5)=4:2:2:2施入。复合肥料作为基肥,尿素作为追肥。结合促花肥追施钾肥。水稻专用缓释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在秸秆还田或绿肥掩青翻压旋耕施入的基础上,基肥化肥采用施肥插秧一体机,肥料侧深施入。追肥采用撒施方式施入。(5)化学除草在移栽后5 d~7 d,结合追肥每亩用35%丁•苄可湿性粉剂80 g~100 g或60%丁草胺乳油100 mL~150 mL掺细土5 kg~7 kg混匀撒施,施药时保持浅水层4 d~5 d。(6)病虫害防治可采取农业防治,即选用抗性强的水稻品种,定期轮换,保持抗性。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轮作换茬、肥水调控、种养结合。翻耕灌水杀蛹,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物理防治,即每30亩稻田安装1盏25 W黑光灯诱杀害虫,集中连片安装杀虫灯;生物防治,即在蛾盛期每亩每次释放3~4万头赤眼蜂防治螟虫,每隔5 d~7 d释放1次,连续放2次。或每亩设置5个性诱捕器,诱杀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成虫;化学防治可参考表1。

图1 水稻分蘖期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展示


图2 秸秆还田整地

图3 紫云英盛花期掩青翻压

表1 移栽稻病虫害防治对象、时期及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防治方法

稻瘟病

苗期,破口期,齐穗期

每亩用75%三环唑水分散粒剂30 g,或20%稻瘟酰胺悬浮剂70 mL有效成分含量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 g20 g,40%稻瘟灵乳油75 mL~120 mL或25%咪鲜胺乳油40 mL~60 mL,或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 g120 g,或20%三环唑·井冈霉素悬浮剂100 mL 120 mL,对水40 kg50 kg喷雾。

纹枯病

拔节期至孕穗期

每亩用25%嘧菌酯悬浮剂90 mL ,或24% 噻呋酰胺悬浮剂25 mL ,或10%井冈霉素水剂100 mL  ,或2%井岗·8亿芽孢/克蜡芽菌悬浮剂160 mL~200 mL,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 mL 20 mL 对水40 kg50 kg喷雾。

稻曲病

破口、齐穗期

每亩用10%井冈霉素水剂100 mL,或2%井岗·8亿芽孢/克蜡芽菌悬浮剂160 mL~200 mL,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 mL 20 mL,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0 g~40 g,对水40 kg50 kg喷雾。

立枯病

1叶1心期

每平方米秧床用35%甲霜灵1 g或10%恶霉灵水剂10 mL对水2.5 kg浇泼。 

稻飞虱

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

每亩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 g~12 g,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0 g~30 g,或15%阿维菌素·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 g~40 g,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剂5 g10 g,对水40 kg~50 kg喷雾。

稻蓟马

秧苗期和本田稻苗返青期

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25 g,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g~4 g ,对水40 kg~50 kg喷雾。

二化螟、三化螟、

生物农药防治适期在卵孵化盛期至2龄幼虫高峰期,化学农药防治适期为2龄幼虫高峰期

每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8 mL10 mL,或有效成分8000 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00 mL~400 mL,或25%阿维菌素·毒死蜱乳油80 mL~100 mL,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75 mL~100 mL,或40%甲微·毒死蜱乳油20 mL~40 mL,对水40 kg~50 kg喷雾。

稻纵卷叶螟

生物农药防治适期在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化学农药防治适期为1~3龄幼虫高峰期,此时田中始见束叶尖

每亩用有效成分8000 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00 mL~400 mL,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8 mL~10 mL,或40%甲微·毒死蜱乳油20 mL~40 mL,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75 mL~100 mL,1.8%阿维菌素乳油75 mL~100 mL或100亿活孢子/克杀螟杆菌粉剂150 g200 g,对水40 kg~50 kg喷雾。

稻苞虫

3龄幼虫前

每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75 mL~100 mL 或0.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0 mL,对水40 kg50 kg喷雾。

       4、收获贮藏:粳稻籽粒黄化完熟率达95%以上,籼稻籽粒黄化完熟率达90%以上时,避开雨天适时收获。收获的稻谷应及时晾晒或烘干。粳稻谷含水量≤14.5%、籼稻谷含水量≤13.5%时,清选除杂,入仓贮藏。
       三、适宜区域
移栽稻节水减肥栽培技术适宜河南省的沿黄稻区和豫南稻区移栽稻的推广应用。
       四、注意事项
       1、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在干湿交替灌溉中进行的是轻度土壤落干(土壤水势不低于-15 kPa,或中午叶片水势不低于-1.1 MPa),土壤落干程度较大时(土壤水势低于-20 kPa),则会对水稻生长发育起到胁迫作用,最终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土壤落干程度十分关键。
       2、肥料运筹:采用秸秆还田或绿肥掩青替代部分化肥,结合基肥侧深施、生育期氮肥后移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氮素的施用是在不同的施氮量基础上,选择最佳施氮量,进行分次、适时追施氮素,氮素追施不当易引起后期贪青晚熟或倒伏,不利于水稻产量潜力发挥和稻米品质提升。氮素的施用量、施用次数和施用时期很关键。
       五、技术依托单位
       1. 芋圆呀呀天竺少女粮食作物研究所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116号
       邮政编码:450002
       联 系 人:王亚 付景 尹海庆
       联系电话:0371-65738234,13838231375,13676952376,13523497306
       电子邮箱:wangya840212@163.com,fujing8210@sina.cn, yinhq98@163.com
       2. 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郑州市农业路27号
       邮政编码:450002
       联 系 人:平西栓
       联系电话:13937120763
       电子邮箱:njpxs6410@126.com